养生防病 试试音乐入药法
作者: 来源: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4-12-24 02:08:03 评论数:
目录:
第一章:养生防病 试试音乐入药法
第二章:音乐入药 提高免疫舒缓情绪少病痛
音乐无国界,养生音乐即使语言不同,防病法但传递的试试情感可以跨越种族的界限传达到每个人的心底。而现在科学表明,入药音乐不仅是养生音乐情感的寄托,甚至对养生保健都有很大的防病法作用!
养生防病 试试音乐入药法
音乐是试试一种旋律,一种语言,入药一种心境。养生音乐经常听一些舒缓平和、防病法优雅空灵的试试古乐,可以放松紧张心情、入药缓解身体的养生音乐不正常状态。这是防病法时下许多人的爱好与习惯。但采用音乐养生或治疗某种疾病,试试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其中的奥妙。
音乐具有精神效应、联想效应和心身效应,是调节精神心理状态的最佳手段之一。音乐的节奏、力度、旋律、和声,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特别是与人的生理节奏合拍,令五脏中和清安、气爽神清的乐曲,可对身心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阴阳之音调整机体平衡
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角、徵、宫、商、羽五音称为“天五行”。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五音配五脏,五脏配五行,五行配五志。按此理论产生的音乐疗法为“五音疗法”。
中医认为,自然界有阴阳,人体有阴阳,音乐有也阴阳。如高音为阳,低音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竹之声为阴。古人将古琴、古筝、竹笛、竹箫等乐器与五音对应,即“琴羽、筝商、箫角、笛徵宫”,五个调式分别代表五行,对应五脏;每个调式分为阳韵和阴韵两个部分,阳韵用于补益脏虚,阴韵用于清泻脏实,以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据文献记载,宋代名家欧阳修通过学琴,治好了抑郁症和手指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音乐频率、节奏产生的声波,能与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共振,放松人类的神经系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由于疾病、压力而产生的机能失调。因为这种医学原理,音乐治疗被广泛运用于失眠、头痛、心悸、焦虑、忧郁等疾病。
中和之美调和情志平衡
在电视剧《金婚风雨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舒曼为了想要一个健康孩子,在与丈夫同房前特意放上一曲《舒伯特小夜曲》。说明音乐对人的意念和情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医学早已从整体理论中认识到,人的各种情志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以调和与平复。
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强调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它能平衡人们的身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另外,中国音乐表达朦胧、超越的艺术意境,与人类精神心理世界紧密相联,而其中音乐与情绪的相关性比较容易把握,可以成为与现代医学和现代音乐治疗学之间沟通的重要衔接点之一。如针对亚健康,可以开发不同的慢性疲劳调理音乐、失眠调理音乐、健康背景音乐等,加上音乐治疗的多元化、规范化等系统调理模式,诱导不同类型患者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从肤浅的感官欣赏升华到理智的高层次欣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
天籁之声调解个体差异
音乐养生,中医也讲究顺应自然和辨证论治,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人群、不同体质,选择的音乐也各有不同。
春季,五音为角调,对应五脏是肝。时逢春风和暖、阳光明媚之际,患有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情志抑郁之人,听一曲积极向上的阳韵音乐,如《喜洋洋》、《步步高》、等,可补益肝肾、散寒解郁;春季也有雨冷风急、春寒料峭之时,患有头昏脑涨、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之人,可听悲情伤感的阴韵音乐,如《嘎达梅林》、《二泉映月》等有倾泻肝火、平肝潜阳的功效。
临床研究发现,肝阳上亢类型高血压病人容易发怒,给予有商调式或悲伤色彩较浓的音乐聆听,有制约愤怒和稳定血压的良好作用,比较其他类型音乐差异显着。
中国古典音乐演奏出每一个调式,均选用一种乐器主奏,如冬季为羽调,对应是肾,主要乐器为琴。虽形态至简,但气韵至深,婉转、沉静、悠扬的音波可直入五脏,振动其气机,疏导其瘀滞,伐其有余而补其不足。余瑾说,多听音乐、鉴赏音乐,不仅是一种生活调剂,还是一味良药。如果在清静整洁的环境中,聚精会神于音乐旋律之中,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强身健体。
听音乐调畅情志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音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的音乐可以影响不同脏腑的功能,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激发不同情绪,从而消除精神上的压力,起到调整脏腑的作用,有利于恢复健康。
当心情不安、思绪紊乱时,听民族乐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可起到安定情绪、调理思绪的作用;当精神忧郁时可听乐曲《小开门》、《喜相逢》、《夜深沉》、《光明行》等,能减轻或缓解忧郁、振奋精神;当烦躁易怒时,可听琴曲《流水》、古筝曲《风入松》、二胡曲《汉宫秋月》等,能使心绪平静安和。
音乐入药 提高免疫舒缓情绪少病痛
音乐也能当药?音乐治疗是一门知者甚少却古老的科学,1500年前的欧阳修就靠音乐疗法治愈了“幽优之疾”和手指痉挛。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协奏曲还能改善智力和记忆力。紧张的高考学子们不妨来个音乐按摩,放松精神轻松赴考。音乐治疗还用于失眠、抑郁症、老年痴呆、中风、儿童自闭等领域。
音乐治疗是医生为被治疗者有针对性的设计音乐活动,让被治疗者接受这种音乐心理体验后,“情绪、行为及思想观念上产生改变,让他能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并得到心理成长,获得成功的人生体验,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专家解释。
音乐可降低感染率
中国音乐治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欧阳修,当时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优之疾”得到治疗。欧阳修为此作“送杨置序”向他的朋友杨置推荐用音乐“平心”、“养疾”。在学习弹琴的过程中,欧阳修的手指拘挛也被治好了,他在《琴枕》中说:“昨因患两手中指拘挛,医者言法,数运动以导其气之滞者,谓弹琴为可。”
二战中美国医生为受伤的战士播放音乐,使伤口感染率降低,死亡率降低,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此后音乐治疗逐渐发展成一门现代学科。它引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音乐按摩可缓解高考紧张
“有疾病的、亚健康的甚至健康人都可以接受音乐治疗。”专家说,音乐治疗可用于缓解精神紧张、失眠、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儿童智力低下、自闭症、老年痴呆、中风、帕金森综合征等。
高考的黑色六月时,专家建议,高考生不妨做个音乐按摩。高考生可以在家,躺在床上,听一些疏肝理气的音乐,例如欢乐歌,以及自己喜欢的比较舒缓的音乐。
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协奏曲
提高儿童智力与记忆力
专家介绍,音乐可以使儿童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趋于正常,在自闭症的治疗中,音乐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专家治疗过的40多个自闭症儿童,经过一段时间音乐疗法的治疗后,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增强,语言表达丰富程度增加,刻板行为也有所收敛。自闭症的孩子拒绝和外界沟通,而音乐正是很好的沟通方式。听到喜欢的音乐,孩子会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或手舞足蹈。
专家说:“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协奏曲对于儿童的智力和记忆力都有改善作用。”
老年痴呆可玩打击乐器
患老年痴呆或中风、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可进行“打击乐器配合背景音乐演奏法”治疗。“5~7名老人组成一个治疗组,在欢快的音乐中,自己打鼓配合音乐背景,让老人的自主意识和精细动作程度都有显着提高。”专家介绍,音乐治疗在脑病方面有广泛应用,国外的科学家将音乐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引起的步态异常,结果显示,接受了音乐治疗的人步幅增长为18 %,步速的增长为27 %,而没有接受音乐治疗的人步幅增长为0,步速增长只有4%。
结语:音乐可以舒缓我们的情绪,对人的健康有莫大的好处,所以大家平时不妨多听一些好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