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正文

不同体质疾病忌口学问

49981人已围观

简介目录:第一章:忌口的学问第二章:护好脖子全身不疼第三章:输液有“戒条”速度莫乱调很多人生病了,吃药的时候医生都会嘱咐忌口之类的。但是一般医生都是说忌一些辛辣的,生冷的,还限之类的。但是事实上不同的疾病 ...

不同体质疾病忌口学问

目录:

第一章:忌口的不同学问

第二章:护好脖子全身不疼

第三章:输液有“戒条”速度莫乱调

很多人生病了,吃药的体质时候医生都会嘱咐忌口之类的。但是疾病忌口一般医生都是说忌一些辛辣的,生冷的学问,还限之类的不同。但是体质事实上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疾病忌口体质,所需要忌口的学问方式是不同的。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见识一下吧!不同

忌口的体质学问

吃药一般要忌口,以促使药效更好地发挥。疾病忌口常规禁忌辛辣、学问油腻、不同生冷、体质黏滑、疾病忌口腥膻等,不同体质、不同的疾病、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

吃药一般要忌口,不同体质的人平时也要求不同的忌口,不同的疾病又有不同的忌口要求,特殊时期又有不同的忌口(如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总之,忌口含义是比较广泛的。

在门诊上,很多病人拿到药方后,都会问:“大夫,我吃这个药忌什么啊?”或者有些大夫会嘱咐你,吃药忌腥膻发物。那么吃中药该忌什么呢?什么又是腥膻发物呢?是不是服中药的时候都应该忌呢?

《调疾饮食辨》一书说:“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也就是说,饮食得当,可以促使药效更好的发挥;如果饮食不当,反而会抵消药效或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如对发热的病人,要忌辛辣、油腻,如姜、椒、肥肉、酒类等;水肿、消化不良、泄泻者,忌食坚硬、油炸、生冷等食物。服发汗药者,忌食用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者,忌食用茶叶、萝卜。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第一个方剂桂枝汤方后注中提出“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在后面很多方剂的注意事项也都提出“如桂枝法”或反复直接强调忌以上说的生冷、黏滑、肉面等不容易消化的、辛辣的、变质的食物、酒等等,有时直接提出“忌口如常法”,说明以上这些食物是吃中药时一般都应该忌的。

张仲景既然说了忌口有常法,那就应该有变法,什么是忌口的变法呢?本人认为,应该是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用药、不同的身体特殊时期或特殊情况而有不同的忌口要求,内容可就广泛了。

现代医学也是非常重视饮食禁忌,如对肾脏病、心脏病、高血压病、妊娠中毒症等病人,主张减少食盐的摄入,实行“低盐食”。这是因为食盐中的钠,能使血管收缩,并能影响血管的通透性,使小血管壁水肿,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妨碍肾脏的排泄功能,引起血压升高和水的潴留,加重肾脏病、心脏病等病人的病情。

传统中医的忌口学说大部分是合理科学的,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文献记载也不乏牵强甚至迷信之处,就连医圣张仲景也说过“妊妇食姜,令子余指”(孕妇吃姜,生的孩子会多长手指头)这样可笑的话,其他文献中或者民间流传的忌口内容也有不科学的成分,需要不断研究并甄别。

护好脖子全身不疼

脖子虽然只有短短一截,却可称得上是人体的“第二个大脑”。因为脖子周围的血管能供给脑部血液,保护脊髓,也是大脑中枢神经的延伸。台湾《康健》杂志近期就从多方总结,提醒人们脖子不好,会导致全身多处疼痛。

1.脖子好,经脉才通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颈部健康影响着经络气血是否通畅。台北市联合医院中医科医师黄诗砚说,人体的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以及三焦经等5条重要的经络都从后颈及肩部通过,经络不通畅,其掌管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2.头痛与颈部健康关系紧密

国外统计曾发现,疼痛门诊中约有20%的人属于“颈源性头痛”。这种疼痛的部位常扩及头、肩、颈、上臂、前额、眼窝,也可能伴随恶心、吞咽困难、头晕、怕光等症状。颈源性头痛病人,多半颈椎长期姿势不良或曾遭受外伤,以中年女性居多。台湾长庚医院复健科主任周适伟说,这可能是因为颈椎内的神经与头部、五官的神经十分靠近,彼此相互影响所致。周适伟提醒,肩颈疼痛时,若伴随手臂以及面部五官的疼痛症状,且止痛药吃了无效,就要怀疑是否为颈源性头痛,需要接受颈部X光检查。

3.脖子好可预防老人跌倒

脖子内有许多神经元,是各种感觉输入脑部的重要桥梁,因此脖子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平衡感。临床发现,放松脖子,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问题。医生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走路是否平稳发现颈椎功能是否正常。

4.脖子与肩部、腰部不适有关

台北荣总复健科主任高崇兰指出,姿势不良、颈部外伤或者颈椎退化,也会引发肩膀、上臂与肩胛骨等区域的酸痛。同时斜躺看电视、长时间低头、久坐前倾或压力过大时都可能引起肩部不适。因为颈部向上承接头部,向下连接肩膀、上臂以及整个后背,一旦被拉扯,周边的肌肉都会受到影响。有时,还可能会造成腰痛。

周适伟说,最不增加颈部负担的方式就是抬头收下巴,让头部重心落在身体正中心。

输液有“戒条”速度莫乱调

小事情有大学问,输液速度也是一样;快慢转换之间,竟是一个权衡利弊,确保安全和药效最大化的过程。一起来看看吧!

上个月,陈女士两岁的儿子兵兵因息肺炎住院。护士按医嘱给兵兵输液,是250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红霉素滴注,她把输液速度调到每分钟15滴后便到其他病房去了。陈女士嫌速度太慢,擅自把速度调到每分钟40滴。岂料20多分钟后兵兵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嘴唇紫绀,而且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她赶紧找来医生,医生确认是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急性肺水肿,并立即进行抢救。经过吸氧、注射强心剂等处理,兵兵才转危为安。

看来,输液速度还是很有讲究的。输液速度通常分为5种:1、常速(常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2、快速(60~100滴/分钟);3、慢速(20~40滴,分钟);4、极慢速(lO~20滴/分钟):5、“变速”,所谓“变速”是在输液进行中调整滴速,有的先快后慢,有的先慢后快,有根据患者的反应调节速度。

其实,输液速度的快慢都是为了发挥药效和保证安全。临床上,输液速度是由医生或护士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种类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按照输液常规的“条条框框”来确定滴速的。所以说:输液有“戒条”,速度莫乱调。

No1、根据年龄调节滴速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常在40~60滴,分钟,小儿、老年人速度宜慢,小儿20~40滴/分钟,老年人不宜超过40滴/分钟。

N0 2、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如果患者有心脏病或肺部疾患,输液速度宜慢,一般20~40滴/分钟,以免速度过快加重心脏负荷。小儿肺炎输液速度过快,很容易引起左心衰竭导致肺水肿而危及生命,故小儿肺炎输液速度应《20滴/分钟。

若患者脱水严重或失血过多引起休克,则要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可采取大号针头或加压输液,或开通几条静脉通路“双管齐下”或“多管齐下”,输液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补液几千毫升。

临床上对某些疾病或某些药物在输注时的“随机变速”属于专业范畴,必须由医护人员确定滴速和进行调节。如脱水患者补液时应先快后慢,有些抗肿瘤药物则要先慢后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又不致使血压过分升高为宜。

N03、根据药物种类调节滴速

慢速主要求安全

在临床上,有不少药物是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的,如硝酸酯类,常用的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丹佐)等药物。常规浓度下,这些药物的输液速度很慢,若速度过快,则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如搏动性头痛、颜面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再如抗茵药物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一般情况下要求以每0.2克不少于1小时的速度静滴,速度过快会引起局部反应,如血管炎性病变等。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有红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万古霉素如果输液速度太快,还会发生“红人综合征”(面部、颈部和躯体出现充血、红斑等)。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致使心脏骤停,甚至危及生命。

快速着重取药效

有些药物需要快速输入方能有效,如20%甘露醇250毫升静滴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若滴速过慢则起不到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再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时,青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一般宜慢滴,输液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结语:有些人觉得自己是什么都不忌病一样是好了啊!其实忌口只是为了让你的病好的更快,如果你忌口的话说不定病情会还的更快呢!(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健康世界》,刊号:2012.02,作者:张亮,杨静,回谷,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常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Tags: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